站内搜索

蘑菇传媒18勿秘密入口“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期间,蘑菇传媒18勿秘密入口抢抓机遇,努力发展,办学实力全面提升,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出色的成绩。“十四五”不仅是长沙学院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外国语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与对标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重点进行自身建设和实现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了总结经验,继续推动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外国语学院根据国家、湖南省和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湖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长沙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和学院发展实际,特编制本发展规划。

一、基本形势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与不足

“十三五”期间,外国语学院在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抓手,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1. 人才培养

为了适应社会的新要求,外国语学院以应用型外语人才为目标,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外语基本功和应用能力。

“十三五”期间,外国语学院共有129名学生毕业当年考入国内外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专业四八级过级率逐年提高,就业率稳居学校文科专业前列;共获得“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3、省级5项、校级30项;在全国和湖南省学科比赛中获得特等奖6人次,一等奖40人次,二等奖29人次,涵盖英语日语演讲、辩论、口译和英语写作等多种赛事;共有122名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分别赴美国、日本、韩国等地进行交流、学习和实习。

  1. 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十三五”期间,外国语学院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其中校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顺利通过中期检查,“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科研团队立项为学校科研创新团队。目前“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置四个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与外语教学、中外文学与文化比较研究,商务英语研究。

外国语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十三五”期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项、省级课题50余项、校厅级课题6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4部、教材15部;共计参加的主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40多次,邀请校内校外著名学者讲座共70余次;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论文1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获湖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

  1. 专业建设和教学研究

“十三五”期间,英语专业获批湖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跨文化交际》获批湖南省一流课程。英语专业现有翻译和教育2个方向;日语专业继续进行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按商务方向进行人才培养;翻译专业开辟了新的培育方向:传媒翻译;学院分别在2017年和2020年修订了《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外国语学院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十三五”期间共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8项,先后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二等级各1项。学院教师获省级赛课比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省级微课比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省级外语思政课比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校级赛课比赛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

  1. 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十三五”的重点,期间外国语学院新增教授 2人、副教授 4 人、博士 6 人,另有 2 人博士在读。目前外国语学院有教职员工93人,其中专任教师7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7人,副教授17人,博士 11 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人数达到 96%,45 岁以下教师占 65.82%。

  1.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站位,把好方向,推进学院有序平稳发展。全面推进支部“五化”建设,增强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党支部“五化”建设合格率100%,教工支部书记均为“双带头人”,教工一支部和学生三支部曾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廉洁教育宣传取得良好成效,形成了廉洁从教氛围,曾获校廉洁文化活动优秀组织奖。

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对师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获省级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优秀奖2项;省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1项;1人被评为校师德师风标兵。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与开福区荷花池社区校地共建“厚德有我”项目,获评校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利用语言特色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曾获省志愿服务大赛银奖2项;“美丽中国”宣讲活动、语焕星城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等被三湘都市报、中国青年网、星辰在线等媒体多方报道。有效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连续5年获评校优秀心理部。

在充分肯定“十三五”取得的成绩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外国语学院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工作中还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思想创新意识有待强化,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主动求变,充分把握机遇,合理利用政策,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科学研究方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高级别的科研项目数量还需更多,高水平论文和专著也数量不多;师资队伍方面学历职称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教授和博士比例偏低,尤其是博士学历教师的数量亟待提高,部分青年教师没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和发展规划,学院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指导和投入不够;学科建设方面学科方向特色不明显,各学科方向发展不均衡,标志性成果缺乏,学科如何服务地方社会还有待加强;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还没有紧密结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课程教学方法也有待完善;国际交流合作有待推进,外国语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应与国际化紧密相联,应加快国际交流的步伐。

(二)发展机遇与挑战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增强,国际合作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经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因此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外语人才对我国发展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湖南省正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我院要主动对接区域行业需求,为湖南省和长沙市“三高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高水平应用型外语人才。

“十四五”期间,外国语学院的发展将面临多个方面的挑战。首先国内设有外语专业的院校众多,各校同质化问题严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我院目前的人才培养方式也存在特色不明显的问题;同时社会对于外语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就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再者,随着中学及大学非专业外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其他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也突飞猛进,让外语专业学生的优势不再突出,如何培育能充分满足社会需要的“新文科”人才是当务之急;近年来,省内多个同类高校的外国语学院发展迅速,在科学研究、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对我院形成严峻的挑战,形势不容乐观。

二、发展战略

(一)发展思路

“十四五”期间,外国语学院将狠抓内涵建设,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中心,以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服务地方为宗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培养为关键,以内部改革为发展动力,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经过五年的努力,使外国语学院规模相对稳定、管理更加规范、层次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走在省内同类高校外国语学院的前列。今后五年的发展将体现以下思路:

1.突出重点。今后五年外国语学院将以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为重点,其它工作相得益彰,全面进步。

2.培育特色。考虑到本院现有的基础和优势,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外国语学院将凸显应用型特色,既体现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又体现于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

3.改革与建设同步。根据各方面需要,深化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践教学、教师激励机制、教师培养等方面的改革,同时要加强语言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基地、资料室等基本设施的建设。

(二)战略目标

1.中长期发展目标

用15年左右的时间,将“外国语言文学”建设成一级硕士点,获批“翻译硕士”专业硕士点,将英语专业建设成国家一流专业,将翻译专业和日语专业建设成省级一流专业。教授数量增加至16人左右,博士人数增加到40人左右。

2.“十四五”目标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凸显应用型办学特色,促使我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始终走在省内同类高校外国语学院的前列。

人才培养

学生规模1200人左右;增设商务英语专业;英语专业申报国家级一流专业、翻译专业和日语专业积极申报省级一流专业;《跨文化交际》申报国家级一流课程、《基础日语》《传媒翻译》《英汉翻译》申报省级一流课程;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建设多媒体教室2间、英语国家文化多功能实训室、网络外语自主学习室、语音及视频节目制作间,购置语言自主学习软件、音频制作系统。

师资队伍

教职工100人左右,其中教授8人,博士24人。

科学研究

出版专著8部,发表CSSCI来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0篇;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项,省级各类科研项目20 项。

学科建设

“外国语言文学”积极申报省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申报“翻译硕士”学位点;“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申报省级社科研究基地。

国际交流

扩大与海外院校合作育人的规模,新建海外实习实训基地项目 5 个,每年有不少于 30 名学生前往海外院校或企业进行学习、实习、实训以及志愿者活动。

学生及党建工作

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完善党团工作体系的建设,严格管理,突出特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党建为龙头,加强学风建设,以社会实践为契机,开展各方面科技文艺活动,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发展任务及举措

(一)人才培养

坚持立德树人,加强课程思政,以“新文科”为发展理念,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我院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这条主线,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培养社会责任感强、外语基础实、实践能力高、就业竞争力优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 人才培养规模

处理好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基本保持现有的办学规模,即英语及相关专业220 人/年,日语专业 80 人/年,将班级人数严格控制在30 人以内,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专业建设

(1)以“新文科”理念指导英语专业建设,根据社会需要调整英语专业的培养方向,加大英语教育方向建设力度,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申报商务英语专业;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在现有省级一流专业基础上积极进行国家级一流专业申报,翻译专业和日语专业积极申报省级一流专业。

(2)根据日语专业的特点和经济新常态下市场的需求,调整日语专业方向,分为商务日语和影视翻译两个方向,加强国际交流,拓展校企合作,结合学院优势进一步建设现有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

(3)继续探索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用翻译能力的培养,调整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增设更多实践性课程和应用性课程,鼓励学生参加翻译资格证书的考试;对标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翻译专业以影视传媒翻译、高新技术翻译和传统文化翻译为重点,并以此为抓手积极申报翻译专业硕士点。

3. 课程建设

(1)围绕社会需求微调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课程思政贯穿大学四年教学全过程,一二年级所开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坚实的语言基本功和宽广的人文知识面,三四年级所开课程注重强化语言的综合能力和相关专业知识,各专业都增设更多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提升的专业课程,如商务类、教育类及行业翻译类课程。

(2)以现有的优秀课程或精品课程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重点建设基础课程、翻译类课程及大学英语课程,发挥基础类课程的作用,以《综合英语》和《基础日语》辐射阅读、口语、写作等其它语言技能类课程的建设;《跨文化交际》在现有省级一流课程基础上拟申报国家级一流课程,《基础日语》、《英汉翻译》等课程拟申报省级一流课程;进一步探究大学英语课程中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入。

(3)学院列出专项经费支持建设5 门有潜力、但由于开设时间较短而没有达到校级优秀课程标准的专业课程,如《商务翻译》《英语写作》《日语口译》等。

(4)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开展课程建设,利用学校课程中心,鼓励教师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将学生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线下和线上学习协同贯通。

4. 教学方法改革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基本功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推广采用讨论式、探究式、项目式等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根除教师“满堂灌”、照本宣科的现象。

(2)以阅读、写作、翻译等课程为试点,创新课程考核方式,改变原来一张期末试卷定成绩的评价方法,尝试以过程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估,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丰富课堂作业和小测试的形式,督促学生抓紧日常的学习,而不以期末考试为学习目的。

(3)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课堂教学竞赛,充分发挥院教学委员会的作用,组织团队,形成制度,做好参赛选手选拔、团队备课和制作课件、听课评课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获得省级教学竞赛奖励2 人次,校级教学竞赛奖励5 人次。

(4)加强教学研究和总结,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 1 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以外语课程思政研究、外语课堂教学研究、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实践教学研究等为重点,积极申报各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项目5 项,发表教研教改论文20 篇。

5. 实践教学

(1)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成立竞赛培训团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及全省英语、日语各类学科竞赛,继续保持日语专业在省内外日语演讲大赛中的领先地位,加强英语演讲、辩论、翻译、写作及口译等比赛的培训,获得省特等奖或一等奖3 人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调查及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语言服务,以教育扶贫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2)继续开展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改革,改变传统论文的学术研究模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增加翻译及反思、教案撰写及反思、商务活动策划等不同形式,将毕业论文形式的改革普及到各个专业;同时将毕业论文写作时间逐步提前,在第七学期完成大部分论文工作,以利于学生就业。

(3)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推进“3+1”(前三年校内理论/实践教学+第四年校外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选择2-3 个专业针对性强,设施条件好,具有一定指导能力,数量规模有保障的社会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实习就业基地,以外贸、翻译企业及中小学为主。

(4)建设好原有的美国与日本实习基地,开发更多海外实习项目,进一步优化学院“校内+校外+海外”实践教学体系,每年争取让20 名学生前往国外进行各种实习实训。

(二)学科建设

1.积极申报“外国语言文学”省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以专业学位“翻译硕士”为目标,积极参与学校申报硕士学位点的工作。

2.围绕研究方向形成四大学科团队,精心培育学术带头人和合理的学术梯队,鼓励青年教师找准学术兴趣和优势,每学期至少召开团队学术会议1次,增强团队的学术凝聚力。

3.申报“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省级社科研究基地。加强学科平台的建设,着力建设好已有的2个校级学术研究平台(应用翻译研究所和跨文化研究所),新建5个院级研究机构(外语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视频文创语言服务研究中心、典籍翻译和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政治话语研究中心、思辨外语教学研究中心)。

(三)科学研究

1.科学研究的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办学的水平和特色,“十四五”期间,外国语学院将以学科发展为导向,整合学院队伍和学科研究力量,形成团队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利用在翻译研究、语言学研究、文学研究三个领域的合力,争取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项,省级各类科研项目20项,实现科研经费年均增长5%以上。

2.全面提升科学研究成果层次,发表CSSCI来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0篇,出版专著8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市级成果奖5项,并有效进行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3.拓展横向科研渠道,多方寻求企业和社会机构的支持与合作,拓展横向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类别,以外国语学院名义与企业、政府部门、其他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签订科研合作项目。

(四)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促进师资整体水平的提升。

1.培养、引进相结合,增加博士教师比例,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优化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建设一支以高级职称和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梯度合理、团结协作的学术队伍,“十四五”期间增加博士教师10人。

2.优化教师职称结构,鼓励和支持教师根据学校职称评定政策积极申报高一级职称,“十四五”期间增加教授3人、副教授5人。

3.实施青年教师事业发展计划,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与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配备教授对他们进行指导,优先考虑资助青年教师的精品课程建设、课题申报和成果出版。

4.加强校企合作,面向企事业单位、实习基地聘请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如《商务谈判》、《外贸函电》等,或指导毕业设计、实习实训,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5.通过培训进修、去企业交流等形式,在现有专业教师中培养5名以上“双师型”教师,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以满足“商务英语”新专业申报的需要,和现有部分课程教学的需要。

6.整合学院师资力量,以教授为带头人形成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促进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7.从学院经费中拨出专项经费,对在职读博、去企业交流、出国进修的教师进行一定课时的补贴,对来院任教的企业优秀人才进行课时费补贴。

(五)国际交流

1.推进与海外高校合作育人工作,在合作深度和学生人数上争取实质上的进展。稳定与日本九州产业大学、日本九州共立大学、美国劳伦学院等院校的合作关系,积极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合作育人的海外院校,让学生有更多去海外高校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争取到“十四五”末,保证每年有30 名学生参与各类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完善和创新“2+2”、“3+1”等合作培养形式,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实现与海外院校的无缝对接,健全国际教学交流的长效联动机制,对国际合作办学作战略性的长远规划。

2.加强与海外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推进海外实践实习基地的建设,在稳定现有海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新建海外实习基地项目5 个,争取每年有20 名学生去海外企业参加实习实训。丰富海外实习的形式,扩大海外志愿者服务、短期带薪实习、暑假海外实习的规模。

3.增加教师的国际交流,引进优秀外籍教师来校从事教学、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工作,每学期外教人数不少于5 人;创造机会,每年派遣2 名教师前往国外合作院校、海外实习基地交流;有重点地资助骨干教师出国(境)讲学和参加国际会议;同时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外院校进行访学进修和攻读学位。

(六)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

1.抓好思想政治建设,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1)抓好政治理论学习。采取多种方式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和师生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体验等形式持续抓好党内培训;继续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教育引导师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意识形态第一责任人主体责任,提升全员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意识,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失责必会严格追责;严格管理好课堂、报告会、学术讲座、论坛、网站、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对意识形态的分析研判;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开展师德教育学习活动,引导教师提高认识,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利用宣传栏、网站等平台营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浓厚氛围;通过树立师德师风典型,引导教师向先进学习,进一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师风优良、学生喜爱的教师队伍。

2.抓组织建设,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

(1)完善组织制度。建立健全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推进优秀党支部的创建;组织党建创新工作研讨,拓展党建工作思路。抓好“四个强化”,即强化党员意识、强化基础规范、强化学院特色和强化党建实效,凸显战斗堡垒作用。

(2)加强阵地建设。进一步建立好党员活动室,切实发挥党员活动阵地作用;丰富党员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开展党课讲坛、时事政策交流会、党员责任区等特色活动,打造党建活动品牌,不断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

(3)严格组织生活。严格“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生活,结合专业特点,将党内生活与学院教学、科研等具体业务相结合,通过集体备课、微党课、实践教学、参观红色基地等开展丰富的支部活动。

(4)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将党员帮扶、联系责任教室、联系责任寝室、党员文明岗等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落实党员向党组织定期汇报思想工作、自觉按时足额缴纳党费等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完善党员发展工作流程,严把入口关,重点抓好入党动机教育,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主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推选、发展对象推选、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3.抓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

(1)落实“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日常业务工作融合,做到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四同步”;加强重大事项、重点领域廉政建设及风险防控;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推进纪律法规学习。

(2)落实廉洁提醒谈话制度。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格执行日常廉洁谈话制度,加强对教师的日常教育监督,就工作中如何进行廉政风险防控及廉政风险防控的注意事项等方面与进行谈话,做到抓早抓小。

(3)加强廉洁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廉政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师生增强用先进典型对照自己的自觉性;开展廉政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使廉政文化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之中;加大廉政文化的创作力度。通过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营造充满向上向善正气的廉洁从教、廉洁从学的良好氛围。



版权所有:蘑菇传媒18勿秘密入口/免费~高清片: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洪山路98号